学院概况
相关站点

小麦研究室简介

小麦研究室于2019年4月正式组建,由原小麦一室、小麦二室、小麦远缘杂交特种小麦课题组、小麦新材料育种课题组合并而成。有“优质小麦课题组”、“小麦室常规育种课题组”、“小麦远缘杂交特种小麦课题组”、“小麦新材料育种课题组”、“冬、春麦育种课题组”等5个课题组。现有科研人员17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6人,助研研究员6人,研究实习员2人,包括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8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是从事小麦(冬小麦、春小麦、特种小麦)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小麦栽培及病虫害防控研究、麦类种质资源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的专业团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与多年的材料积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作物所小麦研究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有雄厚的小麦遗传育种工作基础,曾参与我国、我省“六五”~“十三五”的小麦育种攻关及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为山西乃至全国的小麦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10余项,其中,主持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国家七大育种专项等计划项目20余项,主持省(部)级自然科学、攻关、推广等重点项目180余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部分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省科技奖励25项,其中: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集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研究室共发表论文290余篇,15篇被SCI引录。公开发表参与和主编的国家大型专著、教材18余部。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

培育出国审、省审高产、优质、广适、抗逆冬春小麦新品种、特种小麦新品种63个,其中以国审小麦品种晋太170、太1305、太10604、晋春15为突出代表。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5亿余亩,增产小麦45亿公斤,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转化新品种10个,获得转化收入70万元,为全国我省农业科技进步率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撑。在我室科研人员担任顾问的基点县,由于总产、单产实现历史最高产,受到国务院嘉奖,培养指导的小麦种植能手在“高、优、高”示范田,曾创造了全国中纬度中海拔小麦单产最高记录及山西省春小麦高产记录。

在小麦新品种选育方法和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小麦SSD单粒传一年两代育种技术,建立了一套高效小麦合成体系,创制了一套山西矮败小麦轮回育种体系,确立了小麦与中间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的程序和方法等。通过长期的研究,创制了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稀缺种质15份,获得20余份冬性人工合成小麦,积累了近千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类型麦类种质资源(黑小麦、多年生小麦、穗分枝小麦和小黑麦),为培育具有突破性小麦品种奠定了基础。中1、中2、中3、中4、中5等5个具有抗黄矮病等特殊抗性的优异种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作为抗病种质资源被广泛应用。

小麦室拥有东阳试验基地140亩,温室1栋。有配套的小麦育种以及开展组织培养和品质分析的仪器和设备。是国家北部冬麦区和山西省中部晚熟冬小麦区试点。有多个成熟稳定的省内外广适性异地鉴定试验示范基点。